国家空间科学中心,科研人员心无旁骛,守在科学卫星归纳运控中心(以下简称运控中心),陪着正在天上飞的8颗“星星”。
“95后”工程师张蒙是岁除当天白日守在运控中心的科研人员之一。她的责任是完结科学卫星上行操控与运转整体作业。张蒙的老家在内蒙古。自从2020年入职后,简直每年新年她都和小组成员在运控中心轮班值守。
她地点的团队是一个由30多人组成的“护星者联盟”。他们是科学卫星在轨运转办理的中心和纽带,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地上支撑体系的建设者和保护者。我们以每天两班的节奏轮岗,为空间科学卫星的在轨运转供给全天候、定制化、管家式服务。
值勤时,他们依据科学团队提出的观测需求,编制好卫星作业规划和操控指令,经过测控体系传输到卫星,让卫星和载荷调整到最佳观测形式。一同,他们要处理、分发卫星下传的观测数据。假使卫星遇到突发运作状况或科学机会事情,他们还需要马上作出呼应。
之前,张蒙的两个岁除夜都是在运控中心度过的。每年岁除夜,他人在守岁,她和搭档们在守星。
2023年岁除夜,张蒙和搭档一同煮了买来的速冻水饺,又从食堂里打了些饭菜,聚在小会议室里吃;2024年岁除夜,食堂安排我们包饺子,张蒙觉得“气氛相当好”。虽然是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,吃年夜饭时,他们也都时刻保持警惕。依照办理规则,若遇到突发状况,他们不论在啥当地、不论在做什么,都要放下手头的事,在15分钟内抵达运控中心作业现场。
刚来这儿作业时,张蒙不太习惯这样的作业节奏,“常常突然间就来信息了,很严重”。时刻一长,她发现了自己“渐渐习惯了”。上一年岁除是2024年2月9日,当年1月9日发射成功的“天关”卫星刚刚满月。当天下午,“天关”就遇到了特殊状况,张蒙整个下午都忙着向卫星和载荷发送指令,直到晚上才有包饺子、吃饺子的时刻。
本年岁除夜,张蒙的搭档自动承当了值守作业。张蒙坐上了岁除晚上7点的高铁,赶在蛇年钟声敲响前与家人相聚了。
顶替张蒙值守岁除夜的搭档里,科学卫星运控部副主任白萌是其中之一。“我家就在北京,岁除夜待这儿就待这儿了,没啥!”白萌笑着说。
白萌现已在运控中心作业12年了。“星星”们见证了她的生长,她的自信心也被“星星”填得越来越足。看着空间科学使命大厅大屏幕周围空白的墙面,被卫星徽章填得满满当当,白萌心里骄傲极了。
2016年,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和“墨子”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上天,墙上又多了两枚徽章;
2020年,“怀柔一号”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上天,成为墙上的第六枚徽章;
刚刚曩昔的2024年,墙面上多了两枚新的徽章——“天关”卫星、中法地理卫星。
白萌算了算,仅2024年,他们就为8颗在轨运转和测验的卫星编制了6000屡次方案,生成了30000多帧指令,监督卫星要测和数传数据25000多轨,处理的原始数据超越170TB,生成和分发的数据产品超越570万个、470TB。这些方案、指令、数据直接支撑了各项科学效果的产出。
本年岁除夜,白萌不是独自一人。团队同伴陈海、张鹏也是跨年夜的守星人。我们各有分工,白萌担任科学卫星整体运控办理;陈海担任科学卫星数据产品的处理、出产、分发、审阅;张鹏担任地上支撑体系的根底环境运转保护和技能支撑。他们深知,保证科学卫星在轨运转,容不得半点大意。
当说到新年期望时,我们的主意不谋而合:“期望在科学卫星运控部的不懈努力与支持下,卫星的首席科学家们和科学团队,能产出更多原创性、突破性的科学效果。”
新春佳节至,万家灯火时,天上的8颗空间科学卫星还在外太空静静地飞;运控中心的空间科学使命大厅里,巨大的屏幕上,卫星运作时的状况数据不停地翻滚更新。